獻禮建黨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84年
來源:河南教育科研網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網 發布時間:2021-05-18 19:01 點擊量:4841
1984年2月,河南省教育廳在鞏縣(今鞏義市)召開社會集資辦學經驗交流會,在全省掀起富而興學、集資辦學的熱潮。1979—1987年,全省共集資33.3億元,相當于河南省1979—1987年政府普通教育基建投資的33倍多。新建校舍面積1852.78萬平方米,維修、改造危舊房面積1449.51萬平方米,新添課桌凳683.56萬套、儀器1055.15萬件、圖書1452.1萬冊。“土臺子、土凳子、土孩子”的“三土”現象在大多數地方已不復存在。1986年底,全省已有80%左右的中小學基本實現了“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凳”。
1988年8月19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繼續通過多種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繼續提倡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集資辦學。1990年2月6日,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全省籌資興教工作。2月底,省政府又專門召開由市長、專員及地市教委主任、計委主任、財政局長參加的全省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會議,對全年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省政府還把消除中小學危房和實現“六配套”建設列入省政府六大目標任務之一。1990年,全省共籌措預算外教育資金20.57億元,創歷史新高。1989年、1990年連續兩年全省中小學危房比例穩定控制在0.5%以下。涌現出了一大批社會集資辦學和群眾捐資助學的先進典型。鄉、村一級一次性集資建校投資30萬元以上受到省教委樹碑表彰的單位有792個。全省實現“六配套”的中小學達4.66萬余所,占中小學總數的93.13%。1991年,河南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工作逐步轉向提高建校標準、充實教學設施等為主要內容的全面發展階段。
1992年9月3日至13日,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在河南召開全國集資辦學現場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國家計委主任郝建秀,財政部副部長劉積斌,全國政協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黃辛白,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羅進新,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鄒時炎等出席會議。會議期間,李鐵映、柳斌、鄒時炎、郝建秀、劉積斌、羅進新等發表講話。河南省獲得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頒發的嘉獎令及550萬元獎金。會后,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的40余個團體近千人次來河南省考察參觀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自身創作、收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所有;從公開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原作者。
如需轉載,請與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聯絡。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
- 省內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國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