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

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與評估院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黨建之窗 > 獻禮建黨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獻禮建黨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獻禮建黨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82年

來源:河南教育科研網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網 發布時間:2021-05-16 19:25 點擊量:4882

 

 

  吳紹骙(1905—1998),安徽嘉山縣人,著名玉米育種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29年畢業于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1934年公費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農學院留學,獲博士學位,1938年回國。歷任第三屆至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河南省民盟主委、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河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河南農學院副院長、河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吳紹骙受聘擔任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同年12月,吳紹骙作為特邀代表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作重要報告——《利用雜交優勢增進玉米產量》,其建議被政務院頒布的五年良種普及方案和農業部制定的“全國玉米改良計劃”采納。

  1950年至1956年,在河南農學院正職不到位的情況下,吳紹骙負責學院全面工作。1952年前后,吳紹骙培育出綜合品種“洛陽混選1號”,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1956年,他提出異地培育玉米自交系,在南方進行選育,一年種植兩代,縮短培育一個雜交種的時間。1961年,這一提議受到農業部的表彰,且迅速推廣開來,并將研究領域從玉米擴大到高粱、小麥、水稻、棉花、大豆、西瓜和蔬菜。他所領導的河南農業大學玉米研究室先后育成豫農704、豫單5號、豫雙5號等優良雜交種,并在省內外推廣。1975年,在他的倡議下,河南省科委組成了包括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的全省性玉米協作組,由他擔任顧問,并開展“高產、穩產、低成本”的綜合研究,實行科研、示范、推廣三結合。吳紹骙所主持的項目先后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和1982年農業部科研成果一等獎。他為發展我國的農業高等教育和玉米育種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80年,吳紹骙為清除“文化大革命”對河南農學院的影響、促成學院由許昌遷回鄭州辦學做出了特殊貢獻。

 

 

 

本站所有內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自身創作、收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所有;從公開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原作者。

如需轉載,請與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