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建黨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69年
來源:河南教育科研網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網 發布時間:2021-05-03 15:56 點擊量:5365
郭曉棠(1910—1969),河南省沁陽縣人。
1924年,郭曉棠在開封中州大學附中就讀。1927年秋,考入開封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1932年2月,郭曉棠與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楊斯萍結識,逐漸了解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工農紅軍,并積極為黨工作。他與河南大學、開封女師、北倉女中和開封高中的20余名進步學生成立“新興教育社”。他們還與其他學校聯合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抗日救國教育活動,組織為紅軍募捐等宣傳活動。1932年4月,郭曉棠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6月,郭曉棠在沁陽縣領導農民斗爭和準備武裝暴動。當時正值白色恐怖時期,開封當局大肆逮捕共產黨人,郭曉棠在開封的住處也被查抄,他被迫離開開封,期間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33年初,他才與隱蔽在北平的河南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同年6月,郭曉棠應民主人士王拱壁的邀請,到南陽嵩山公學任副校長兼教員。1933年到1936年,郭曉棠先后在南陽嵩山公學、新蔡今是中學、杞縣大同中學、臨汝汝陽中學、開封中山中學、許昌縣立女子師范學校、洛陽復旦中學等校任教。
郭曉棠到豫西后,由一名教師而成為黨的專職干部,先后擔任豫西特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等職務,一度代理省委書記。他在洛陽工作期間,他不畏艱險,頑強地戰斗在第一線,緊密團結、依靠群眾,在敵人鼻子底下積極活動,開創新局面,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為培訓黨員干部,經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編寫通俗易懂的教材,并撰寫講稿到各地講課。他不僅為豫西黨組織培養了大批黨員干部,而且還向豫西、華北、鄂中及延安輸送了一批黨員干部和進步青年。1941年6月,河南省委撤退到延安,郭曉棠任河南省委宣傳部長兼統戰部長。1943年6月,郭曉棠到華北聯合大學從事馬列主義教學工作,期間他撰寫了《中國社會發展史論綱》《近代中國社會史簡論》。
新中國成立后,郭曉棠先后任河南大學教務長、開封師范學院副院長。1956年,在中共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郭曉棠被選為省委委員。1957年5月,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1958年冬,任省委機關刊物《中州評論》副主編和省委高干培訓班負責人。1961年,郭曉棠調任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1964年2月,當選為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曉棠受到迫害,于1969年3月去世,終年59歲。1978年12月,在黨中央領導與關懷下,中共河南省委為郭曉棠在“文化大革命”的冤案平反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本站所有內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自身創作、收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所有;從公開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原作者。
如需轉載,請與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聯絡。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
- 省內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國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