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建黨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66年
來源:河南教育科研網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網 發布時間:2021-04-30 10:00 點擊量:5630
趙紀彬(1905—1982),河南內黃人,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1923年秋,趙紀彬考入大名師范學校,受中共地下黨員馮品毅影響,學習《共產黨宣言》《向導》等書刊,并結合實際寫出《論孔學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趙紀彬任中共濮陽中心縣委宣傳部長,領導濮陽、大名、內黃、清豐、南樂、長垣等各縣的地下黨組織。1927年,趙紀彬等共產黨人審時度勢,利用敵人統治力量在這里相對薄弱的特點,從冬季開始建立平民夜校。平民夜校學習內容除了趙紀彬編寫的《農民夜校課本》外,還有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周恩來的《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惲代英的《中國青年》、蕭楚女的《社會主義講授大綱》。趙紀彬編寫的課本,內容著重說明誰養活誰的道理,如第一課“工人苦,農民苦;出盡力氣不能享福”。第二課“是誰壓迫我們?是誰剝削我們?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還有“軍閥官僚一齊砍,土豪劣紳殺個盡”“團結,前進,奮斗,犧牲,最后勝利必定屬工農”等。趙紀彬還自編中心縣委刊物《白楊書札》,用民間通俗韻語寫成,反映了沙區千口村等3個中共黨支部領導農民與土豪劣紳斗爭的情形,用以指導沙區的農民革命教育,沙區夜校很快發展至100余所。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艱苦卓絕的環境下,趙紀彬以沙區為陣地,深入開展農民革命教育,為我黨在沙區創建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1929年春,因叛徒告密,趙紀彬被捕入獄。1931年,被黨營救獲釋。1938年,他的專著《中國哲學史綱要》出版。同年,他被聘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1941年至1947年,他先后受聘為東北大學、東吳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并按照黨組織的指示,以教授職務為掩護,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42年,他的專著《中國行知學說史》出版。
1949年6月,青島解放,趙紀彬被任命為山東大學校委會副主任、文學院院長。1950年,他奉命籌建平原大學,并任常務副院長兼黨組書記。1951年,被任命為平原師范學院院長,并當選為平原省政協副主席。1953年,平原師范學院與河南大學合并改稱河南師范學院(在開封的校區稱為一院,在新鄉的校區稱為二院),趙紀彬任二院副院長兼黨委書記。1956年11月,他任開封師范學院院長,全面主持開封師范學院各項工作。他認真貫徹執行“高教六十條”,制訂學院工作方案及各項規章制度,主抓教學科研工作,進一步完善專業系科結構,使開封師范學院成為一所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高等師范學校。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趙紀彬肩負繁重的教育與行政任務,仍勤奮著書,在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刊物《中州評論》上撰寫雜文10萬余言。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學術專著《論語新探》。1963年,趙紀彬調離開封師范學院,到北京中央黨校任教授。1982年2月17日,趙紀彬因病逝世,終年77歲。
本站所有內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自身創作、收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所有;從公開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原作者。
如需轉載,請與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聯絡。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
- 省內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國教育學會